Search

轉自朋友~
恩...絕對不要跟阿六仔拚量

[沒有永遠的夕陽產業]
  • Share this:

轉自朋友~
恩...絕對不要跟阿六仔拚量

[沒有永遠的夕陽產業]
去年潘羿菁的報導,我分享給很多產業界的朋友。這篇報導的價值在於這份提問清單與經營者回應的長遠眼光,遠勝參加幾百場法說會,我參加法說會的經驗也不少,差異是,好的經營者看五年十年後,法說會現場近視於下個月或下一季的數字。其他行業的朋友我相信也能從這份問答中看出為何沒有永遠的夕陽產業。(8年前,洪董送的帽子還在呢,那是儒鴻還不到面額的時代)
聲明:無關股票買賣邀約推薦。
=====

問:儒鴻股價為何能在台股重挫之際逆勢創新高?
答:股價不要問我,這是市場定價問題,儒鴻沒有能力也不會操作股價;但如果說起我們獨特之處,那應該就是比別人多走半步,所謂的多走半步,在於儒鴻有一貫化生產,從織布到成衣製造垂直生產;此外,可以自行開發出掌握市場脈動的產品,畢竟,沒有市場性的東西,說穿了,就是創意、創作而已。

問:成衣製造業如何掌握市場脈動?
答:我們有自己的研發團隊,自主設計開發,每季呈現新品給客人,這是儒鴻與其他同業不同的地方,至於要如何掌握市場脈動,就是砸錢培養研發設計團隊,送設計師到國外進修,截至目前已經有四位同仁到國外唸書。儒鴻不挖角,高達99%員工都是自行培養,透過培訓,導入儒鴻文化,醞釀出革命情感、熱誠,才能把事情做好,因為這個行業很辛苦,要時刻跟進工作與客戶,不是有錢就可以做紡織,同仁若沒有熱誠會很難堅持,目前公司人員流動率不到5%,是我自豪之處。年輕人不能用待遇來衡量,他們都會看,從這份工作學習到什麼,是否有明天,光是用待遇,是不會長久。

問:怎麼看紅色供應鏈?
答:台灣已經不適合產業界去做量化、衝營收,而是要鼓勵業界做精緻化,以政府角度來想,「你是要有繳稅的產業,還是虛胖卻繳不出稅的企業」,瑞士的國民所得相當高,不是衝量,是朝向精緻產品,高檔手表打造出全球唯一,一個就要價好幾百萬元,勝過你做好幾百萬個、合計營收幾百萬元。紅色供應鏈都是切入規格化的產品,儒鴻是做少量多樣,所以對儒鴻來說,根本不會有影響。不過,也不要認為代工就沒有前途,在台灣,做品牌的十之八九在虧錢,品牌不代表一切;代工走向精緻化,就無需擔憂紅色供應鏈。

問:代工與品牌不能取得平衡嗎?
答:不行,因為切入點完全不同,人家問我是否要做品牌,「我有生之年都不做品牌」,因為代工與品牌是不同邏輯,既然要做代工,就專心做代工;要做品牌,就專注於品牌事業就好。

問:儒鴻擅長培養客戶,怎麼看出客戶未來成長性?
答:這是有邏輯的,分為兩個觀察點,第一、看客戶的定價策略,如果這個客戶,是追求量化,就不會是儒鴻的客戶,所以快速時尚品牌,不是儒鴻的客戶,因為量化就會遇到競爭。
第二、客戶的產品,是否有挑戰性,如果大家都會做的,就不要去做,當然,這本身也要掌握一定含量技術,如果後段技術本位不夠,最終可能會做愈多賠愈多。

問:儒鴻中、長期發展計畫為何?
答:第一、規劃接班人。第二、產品與客戶結構調整。目前有規劃五年計畫,雖然我有規劃接班計畫,但不代表五年後要退休,「我比張忠謀還年輕耶」,現在會思考布局,都是以防萬一。至於產品結構調整,未來儒鴻會往高單價產品去做,接精品客戶訂單,現在時尚不是重點,而是機能要怎麼結合時尚,產品開發也會朝向這個方向,明年5月儒鴻新品會上市,但現在不能說,因為我講了之後,同業都會跟。

http://udn.com/news/story/7241/1156118-%E5%84%92%E9%B4%BB%E6%89%93%E7%B2%BE%E7%B7%BB%E6%88%B0-%E7%B9%94%E5%87%BA%E6%96%B0%E5%89%8D%E6%99%AF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歡迎多討論
View all posts